最近一段时间,从政策法规层面高频提及“反内卷”,到多个行业协会和企业集体发声,甚至工商银行将“反内卷”列为下半年工作重点,一场自上而下、自内而外的经济治理变革已然拉开序幕。作为年销售收入高达8000亿元的重要行业,白酒目前处于行业深度调整期,白酒是否应该加入“反内卷”的行业序列?如果“反内卷”,又该怎么做?
反内卷的声音不断升温
从去年7月30日政治局会议提出防止“内卷式”恶性竞争,到去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“综合整治‘内卷式’竞争,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”,再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写入“综合整治‘内卷式’竞争”,高层治理“内卷”的声音不断升温。
今年6月新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,修改完善治理平台“内卷式”竞争方面的规定,将“反内卷”正式纳入法律规制范畴。有专家解读称,这次价格法修订,一个核心目的就是要规范价格乱象,加大了对价格乱象的整治力度,就是要给某些行业的无序价格战按下暂停键,像对价格(低价)倾销的认定标准就进一步简化了。只要商家是低于成本价格在卖东西或者服务,而且目的是排挤对手或者独占市场,不管你有没有造成实际的危害,那就属于违法了。
最近召开的政治局会议提到,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,推动市场竞争秩序持续优化。依法依规治理企业无序竞争。推进重点行业产能治理。这一表述延续了7月1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精神,整治“内卷式”竞争明显升级。
为什么反内卷?
什么是“内卷式”竞争?概括其一般特征,是指经济主体为了维持市场地位或争夺有限市场,不断投入大量精力和资源,却没有带来整体收益增长的恶性竞争现象。有大企业“卷”小企业,有平台企业“卷”平台内经营者,还有“卷”产能、“卷”价格、“卷”同行的,结果却是多败俱伤,严重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。
例如,汽车价格战打了好几年,产销量不断创新高,但行业的利润率却越打越低。2025年1-5月的汽车行业收入41,283亿元,同比增长7%;成本36,351亿元,增长8%;利润1,781亿元,同比下降11.9%;汽车行业利润率4.3%,还比不上卖废品。
再如近几年亏损累累的光伏行业。最近一个多月,政策端围绕“反内卷”、整治光伏行业无序竞争的信号密集释放,引发市场对光伏供给侧改革的强烈预期。多晶硅企业围绕“成本线”展开限价博弈,面对此前行业持续亏损的压力,硅料企业主动上调报价,意在修复价格、遏制无序低价竞争。正因如此,多晶硅期货价格近乎迅速上涨,目前较低点仍上涨约70%。
至于白酒行业,酒水行业研究者欧阳千里分析称,反内卷有一个指标,是指“竞相低价”进入恶性循环,更多的是指品类,而非品牌。于白酒行业而言,自2016年以来产能连年下滑,已经不存在“内卷”的品类基础。品牌白酒不以“成本”定价,而是以“品质”及“品牌”定价,也就意味着后期是文化之争,而非价格之争。如果想要反内卷,更多的是中小酒企出局,伴随着智能化的应用,大酒企获得了成本优势,人力成本不再是制约大酒企发展的因素。于行业而言,酒企控制产能及出货量,酒商就不会内卷,反之,酒企、酒商都会进入内卷。
上海修一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石晨光认为,白酒行业有必要反内卷。有观点认为白酒产业链多数酒厂盈利较为可观,所以没必要反内卷的观点是不正确的。
首先,白酒公司盈利可观只限于上市酒企,特别是少数几家头部上市酒企,比如“茅五泸汾”。他们的盈利占据了白酒行业的绝大部分份额。而几家头部白酒企业相对于整个白酒行业公司总数量上来看,只是极少的一部分。实际上,大部分酒企生存是很艰难的,甚至是亏损的。2024 年规模以上酒企的亏损面就高达 34.9%。头部品牌酒企赚钱,其他酒企不赚钱且高度同质化内卷才是这个行业的真实状况。
其次,我们看到,以上市公司为例,几乎绝大多数上市公司近几年都不约而同的大幅扩张了产能。行业的内卷也已经蔓延到了头部酒企。而行业总体需求下行,扩产之后,行业是否能够消化这么大的产能是个问题。
根据中国酒业协会的统计,2024年规模以上白酒企业数量为989家,较2017年1593家明显下降。实际上,近几年,每年都有超过100余家规模以上酒企退出。
白酒如何反内卷?
“我认为反内卷,其实是国家引导的供给侧改革的2.0版,因为目前消费需求偏弱,中国人口结构又发生了新的变化,很多行业的供给其实都是过剩的。那么在这种过剩的情况下,为了争夺市场,就不可避免的出现恶性竞争、内卷式的竞争,这种竞争最终的结果就是两败俱伤。”华策咨询董事长李童说。
“所以,白酒行业也是需要反内卷的。白酒行业主要涉及三个环节,一是酒厂,二是经销商、分销商等渠道,三是零售的店铺,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角度来说,这些上游的国企(酒厂)就是个‘牛鼻子’,如果在上游能解决所谓的供给侧改革的问题,下面有些问题可能也就迎刃而解了。”李童接着说。
根据百酒研究局此前的研究测算,从行业中位数看,2023年酒企的库存平均可以卖3.7年,2024年上升到4.2年,一些酒企即便停止生产,库存都够卖10年。
石晨光称,白酒行业的“反内卷”其实也一直在发生和进行中。白酒行业的反内卷主要集中在酒企端,酒企是产能扩张的主要发起方,而多数酒商其实本来利润就不高,而且都比较市场化,如果没有利润可赚,市场化自然会让酒商优胜劣汰。
石晨光表示,反内卷其实主要是控制白酒企业的同质化产能扩张。白酒产能扩张需要消耗粮食、水资源、土地等一系列的重要资源,而这些资源都是非常宝贵的自然资源。如果同质化扩张内卷,行业需求端又消化不了这么大的产能,无疑将会造成巨大的浪费。所以,反内卷主要集中在酒企的同质化白酒的重复产能建设。倡导绿色低碳,反对产能,特别是低端产能的重复建设无疑是重要手段之一。很多酒企,特别是上市的头部酒企绝大多数是国企控股,地方政府和国资委对其的话语权较大。因此,落实反内卷相对来说,比民企控股的酒企还有民企控股的酒商来说,推动和落实起来要相对容易一些。
大牛时代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